KO頭痛︱都市人常頭痛或是潛在疾病警號 中醫師黃天賜拆解治本療法:先治頸肩

醫生診症室

撰文: 黃天賜中醫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6/14 19:11

分享:

分享:

都市人常頭痛或是潛在疾病警號,中醫師黃天賜拆解治本療法:先治頸肩!

【頭痛/頸痛/舒緩痛症/中醫/黃天賜】都市人經常會有頭痛問題,但頭痛其實是身體給出的警號,是一種保護措施;究竟為何會反覆頭痛?哪類人最易有頭痛?如何治療?香港註冊中醫師黃天賜就「頭痛」問題進行全方位解答。

最新影片:

(一)為什麼頭痛反覆發作?

世界各地的大藥廠至今都未研發到一種有大量數據證明可以根治頭痛的特效藥。頭痛(Headache),是一種在頭部、頸部或肩膊以上位置發生的局部疼痛,許多頭部和頸部問題的症狀都是頭痛。頭痛表現種類繁多,可能是偏頭痛、緊縮型頭痛或叢集性頭痛[1]等。有時候頸痛也可解釋為頭痛的一種,因爲頸部的肌肉、關節或是枕骨神經受到壓迫。頻繁的頭痛會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2]。有嚴重頭痛的人,患有憂鬱症的風險也比較高[3]。

頭痛是身體的警號

黃天賜教授指出:頭痛是都市人常見的三大疼痛之一,無論疼痛或頭痛的反應,是上天賦予動物界的保護措施,頭痛也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警示,因此必需重視。總的來說,頭痛反映了人體多系統的失衡,需要從生理、行為、環境等多角度進行預防和治療。常見的身體警號如下:

  • 頭痛可能反映頸肩運動系統的疲勞,以及呼吸、消化、新陳代謝、血液循環等多個身體系統的失衡。
  • 頭痛可能由頸肩部位的軟組織損傷或腦供血不足引起。絕大多數的頭痛(90%以上)源於頸肩懸掛系統的過度疲勞,(如圖:p-1)早期表現為頸椎、鎖骨、肩胛部位的肌肉、肌腱、軟組織功能障礙,導致血氧供應不足,引發缺血性頭痛。

  • 頭痛可能由於不良的工作姿勢引致,頸項肌肉的負荷,加上頸椎結構複雜、重力平衡等生理因素,再加上運動不足等行為因素,都可能導致頸肩部位持續疲勞,繼而引發缺血性頭痛。
  • 頭痛的根源:可能是反映負責供應腦部養分的頸部血管因各種原因,影響腦部正常的血液輸送,增加頭痛復發和相關組織的炎症風險。
  • 危險性頭痛和普通缺血性頭痛有以下幾點主要區別︰

1. 病因不同︰

  • 危險性頭痛通常源於腦內有重大的病變。
  • 普通缺血性頭痛主要由血管收縮、壓迫神經等引起,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

2. 症狀嚴重程度不同︰

  • 危險性頭痛的症狀較為嚴重,如頭痛突然發作,伴隨意識障礙、呢喃語、視覺障礙等。
  • 普通缺血性頭痛雖然也會頭痛,但症狀較為緩和。

3. 發病時間不同︰

  • 危險性頭痛通常突然發作,必需及時治療,否則可能危及生命。
  • 普通缺血性頭痛通常較為和緩,持續時間較長,通常可以緩解。

(二)誰是頭痛的高危一族?

在中醫的血氣運行理論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原則下,以下幾類人可能是頭痛的高危人群︰

1.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者︰

  • 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緊繃和血氣不暢,繼而影響到頭部供血,增加頭痛風險。

2. 頸部長期疲勞的患者︰

  • 頸部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影響頸部血氣運行,加重對頭部的供血障礙,易引發頭痛。

3. 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者︰

  • 血氣運行失調,容易引發各種不適症狀,如頭痛等。

(三)為什麼治頭痛先治頸肩?

在中醫的整體觀念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下,治療頭痛應當從頸部著手,因為頸部是供血不足的根源,調理好頸部有利於全身血氣的協調平衡,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頭痛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頸部血管供血不足是頭痛的根源︰

  • 反覆發作性頭痛可能與頸部血管長期流動不暢有關,因此改善頸部供血是治療的關鍵。

2. 預防頭痛併發症的發生︰

  • 如果長期未能改善頸部供血,會導致頭部及相關器官的慢性缺氧(如圖:p-2)易引發炎症反應等併發症,因此須從頸部預防。

3. 未病先防,防患於未然︰

  • 頸部是人體十四條經絡的總匯(如圖:p-3),頸部結構複雜,滿佈穿梭於頸椎骨間的肌肉、神經、肌筋膜、血管、免疫淋巴組織、掌管食物空氣進入體內的通道等,頸部症狀可能是潛在疾病的警號,因此從頸部治療能夠 "未病先防",避免頭痛和其他經絡阻塞的病變。

(四)如何治標治本防頭痛?

在中醫“治病必求治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基礎,和“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下,患者可以按照“不通則痛”的金科玉律。在未發病前,及早發現氣血阻滯的源頭,及早治理,才能減少發病和病變的機會率(參考表-1)。

(表-1)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源頭管理SOP
未病先防Source 源頭 – 及早在患部找出不通則痛的“ 壓痛點”,磁力按摩疼痛根源,防頸項氣血阻滯,誘發頭痛;
 Observation 觀察“壓痛點”周圍的肌筋膜健康狀況,工作前後用含有薄荷腦的「壹點寧 清涼」按壓患部半分鐘,防疲勞累積;[2]
既病防變Prevention 預防不良的工作姿勢,減低頭肩頸的肌筋膜疲勞,[3]  導致頸部氣血不通,而引發頭痛或其他病變的機會。

(五)為什麼治病必求治本?

黃天賜教授提出"治病必求治本"的理念,即若頸部供血不足是根源,單純止痛治療是不夠的。如果長期無法改善頸部供血,隨著年齡增長,頭部及相關器官組織,例如腦、眼、耳、口、鼻等(如圖:p-2),都可能因長期供養不足而引發下列相關組織器官的各種慢性炎症反應,和機能提早衰退的可能。

持續頭痛發作和伴有頸患,可能引發的一些併發症的風險︰

1. 甲狀腺功能失調︰

  • 頸部血氣運行不暢,可能影響甲狀腺的血供,引起甲狀腺功能問題。

2. 淋巴系統疾病︰

  • 局部血氣運行不暢,可能造成淋巴系統問題。

3. 眼部疾病︰

  • 眼部血氣循環阻滯,可能導致眼壓升高、視力模糊、眼球痛等眼部症狀。

4. 耳部疾病︰

  • 耳部血氣供應不足,可能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等問題。

5. 口腔及鼻腔疾病︰

  • 口鼻部血氣循環不利,可能引起口腔潰瘍、鼻塞、鼻出血等症狀。

6. 髓海不足的疾病:

  • 改善頸部血氣運行,進而改善髓海不足,腦轉耳鳴、目無所見、眩暈、嗜睡、肢軟,從根源上防治,防治頭部相關組織器官的功能提早衰退(如圖:p-4)。

(六)哪些是合適的運動?

根據中醫的整體觀念,選擇合適的頸部活動、全身性運動以及協調性訓練等,都能有效改善頸部血氣運行,防範頸部血管阻塞,從而預防頭痛的發生。具體來說︰

1. 頸部活動運動︰

  • 例如(圖:p-5)伸展頸肩部的健絡操運動,可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同時可以及早改善聽力、視力、睡眠質素和鼻敏感症狀,吞嚥能力、和頸部甲狀腺、淋巴腺等的功能提早衰退的問題。

2. 舒緩精神壓力運動︰

  • 如慢跑、游泳等全身性運動,和飯後健步操(圖:p-5)可以強化下肢骨骼肌的收縮能力和血糖的消耗功能,同時可以帶動下肢血液回流上身,適當地舒緩整體的精神壓力。

3. 強化頸肌抗疲勞運動︰

  • 通過下顎的伸展運動和拉力帶,可以減輕頸肩部位的肌肉緊張,強化頸肌從而改善頸項局部血液運行(如圖:p-6)。

——

參考文獻:

[1] Headache disorders Fact sheet N°277. October 2012 [15 February 2016].

[2]:在J Bodyw Mov Ther. 2014 Jul;18(3):424-9. doi: 10.1016/ j.jbmt. 2013.11.003.)的研究指出:外用薄荷腦對減少同側和對側動脈血流以及同側動脈直徑有快速作用。

[3]:2002 Aug3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有關 ”疲勞”的研究報告顯示:更關注疲勞症狀可能有助於避免患者感到自己的問題不被接受,或不被理解所帶來的痛苦和不良結果。

香港註冊中醫師黃天賜

黃天賜中醫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榮譽院士

香港中醫骨傷學會(永遠榮譽會長)

香港註冊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